前言

2015年4月,我在一个国内交付项目上,比较“全程”的跟踪了一个项目从启动到进入开发阶段的整个过程。我们根据售前阶段的输出对项目有了大致的了解,然后从北京飞到深圳,和客户一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需求梳理和项目计划,与此同时,用户体验设计师负责梳理信息架构,原型设计,最后形成视觉设计稿(唐婉莹负责视觉设计)。

与以往的经验不同的是,整个过程我们和客户(需求的提出方)一起合作,指定计划,并快速归纳、指定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。在需求梳理阶段结束的时候,我们形成了一个项目计划,重要的是,我们知道了这个项目最终会服务于谁,谁会从中受益,项目进行过程中有哪些风险,有哪些资源限制,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策而不是相反等等。

不得不说,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对软件开发的认识。如果说软件的生命周期是一本书(分为上中下三册)的话,平时我所理解的开发则跳过了书的前几章,以及“中下”两册。我们涉及的一些工程实践,开发方法论,都是围绕着中间少的可怜的一小部分。我们根据看到的内容,会对缺失掉的前几章进行浅薄的猜测,而对于更多的看不见的后半部,则充满了更多的未知。

软件开发

毫无疑问,软件开发是一系列庞杂,复杂的活动的集合。人们现实世界中的发现问题,并尝试通过软件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。

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:“我有一个绝妙的创意和一个靠谱的团队,就差一个写代码的了”。抱有这种想法,想要在互联网时代获得商业成功的,也只能祝他成功了。

产品当然不可能简单到只要创意和开发就可以完成,甚至创意本身,在产生之初,也只是一个粗略而缺乏考虑众多细节的“种子”,它需要在专业的设计师的引导下,完成一系列的发散,收敛,探索,验证而形成一个可行的方案(未必最优,但是需要切实可行)。最后软件开发人员再来开发原型,再投放给真实用户做测试,然后回过头来再影响设计决策,周而复始。

一个项目,从开始有粗略的想法,到可以开始编码交付,需要经过十分艰辛的过程。对于开发者来说,这个过程事实上是很难看到的:需求来自于一个神奇而牛逼的团队(当然,有时候当需求比较费解的时候,开发会在心里骂人)。而对于参加项目初期的需求梳理,引导过程的设计师团队来说,设计结束之后,他们有需要转战下一个项目,项目如何落地的细节则未必清楚:反正有一个神奇而牛逼的团队来负责就是了。

在我们看来,一个产品既是迭代产生,逐步成熟的,也是有章可循,有很多工具和方法来支撑的。如果只是粗略的划分一下,可以分为两个方面:

  • 如何将产品原始的想法具体化
  • 如何快速、忠实地实现具体这些需求

通过设计MVP来验证一个idea的可行性、通过不断地测试、从测试结果中学习的方式的已经为很多企业,团队,创业公司采用。但是在具体操作上,如何将一个idea恰如其分的变成可供交付的MVP,如何调整方向/策略进行下一个迭代,如何将软件开发中的工程实践应用在整个过城中,目前还没有普遍适用的“规则”。

使idea具体化

斯坦福大学的D.School的设计思维(Design Thinking)在产品设计甚至在软件开发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设计思维脱胎于传统的设计方法,不过更加强调设身处地地为最终用户考虑。

Design Thinking

除了传统的设计方法:

  • 发现问题
  • 发散收敛(头脑风暴尝试众多方案,根据现有资源收敛出方案)
  • 原型
  • 测试验证

设计思维加入了移情(Empathize):

  • 移情
  • 定义
  • 发散收敛
  • 原型
  • 测试验证

看起来只是多了一个步骤,但是正是这一点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。

实现idea

具体到实现一个想法(或者说一个原型)时,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。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栈,服务器部署在何处,数据如何存储,产品的安全性如何考虑,对性能的要求是什么样的等等。

不幸的是,做出这些决策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。你还会遇到很多其他问题:软件质量如何保证,当进度变慢时如何应对,如何划分成员的角色,如何确保各个模块集成时发生重大问题等等。

相信我,鼓吹“只差一个程序员”的创意是落不了地的。围绕着这个可能会改变世界的创意,你需要一系列的实践,技能,工具和方法。

  • 基础设施
  • 自动化测试
  • 自动化配置
  • 可视化的开发流程
  • 知识分享
  • 高效的开发流程

这些看似相关度不是很高的条目,会帮助你在落实一个创意时发挥作用,并让你的创意变为实际的产品。

传统上,人们认为软件开发可以割裂成不同的阶段,就像建筑工程一样。设计,开发,测试,上线,运维。然而事实证明,软件开发中的变化比建筑工程要频繁得多,而且变化的程度也更具颠覆性。这需要通过更小的迭代节奏,和更紧密的合作才有望改善。

正如《About Face: 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》一书中这张图所表达的那样,
设计师,开发,测试工程师,运维工程师需要一起协作,小步前进。在验证过程中不断学习,以期最终完成产品的定义和实现:

software diagram

来源(书栈小编注)

https://github.com/abruzzi/pre-iteration-zer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