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4 panic 和 recover

本节将分析两个经常成对出现的关键字 panicrecover。这两个关键字都与 defer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也都是 Go 语言中的内置函数,但是提供的功能却是互补的:

  • panic 能够改变程序的控制流,函数调用panic 时会立刻停止执行函数的其他代码,并在执行结束后在当前 Goroutine 中递归执行调用方的延迟函数调用 defer
  • recover 可以中止 panic 造成的程序崩溃。它是一个只能在 defer 中发挥作用的函数,在其他作用域中调用不会发挥任何作用;

golang-panic

图 5-12 panic 触发的递归延迟调用

Andrew Gerrand 写过的一篇名为 Defer, Panic, and Recover 的博客很好地介绍了这三个关键字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的关系1

5.4.1 现象

我们先通过几个例子了解一下使用 panicrecover 关键字时遇到的一些现象,部分现象也与上一节分析的 defer 关键字有关:

  • panic 只会触发当前 Goroutine 的延迟函数调用;
  • recover 只有在 defer 函数中调用才会生效;
  • panic 允许在 defer 中嵌套多次调用;

跨协程失效

首先要展示的例子就是 panic 只会触发当前 Goroutine 的延迟函数调用。这里有一段简单的代码:

  1. func main() {
  2. defer println("in main")
  3. go func() {
  4. defer println("in goroutine")
  5. panic("")
  6. }()
  7. time.Sleep(1 * time.Second)
  8. }
  9. $ go run main.go
  10. in goroutine
  11. panic:
  12. ...

当我们运行这段代码时会发现 main 函数中的 defer 语句并没有执行,执行的只有当前 Goroutine 中的 defer

上一节我们曾经介绍过 defer 关键字对应的 runtime.deferproc 会将延迟调用函数与调用方所在 Goroutine 进行关联。所以当程序发生崩溃时只会调用当前 Goroutine 的延迟调用函数也是非常合理的。

golang-panic-and-defers

图 5-13 panic 触发当前 Goroutine 的延迟调用

如上图所示,多个 Goroutine 之间没有太多的关联,一个 Goroutine 在 panic 时也不应该执行其他 Goroutine 的延迟函数。

失效的崩溃恢复

初学 Go 语言的读者可能会写出下面的代码,在主程序中调用 recover 试图中止程序的崩溃,但是从运行的结果中我们也能看出,如下所示的程序依然没有正常退出。

  1. func main() {
  2. defer fmt.Println("in main")
  3. if err := recover(); err != nil {
  4. fmt.Println(err)
  5. }
  6. panic("unknown err")
  7. }
  8. $ go run main.go
  9. in main
  10. panic: unknown err
  11. goroutine 1 [running]:
  12. main.main()
  13. ...
  14. exit status 2

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过程就能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,recover 只有在发生 panic 之后调用才会生效。然而在上面的控制流中,recover 是在 panic 之前调用的,并不满足生效的条件,所以我们需要在 defer 中使用 recover 关键字。

嵌套崩溃

Go 语言中的 panic 是可以多次嵌套调用的。一些熟悉 Go 语言的读者很可能也不知道这个知识点,如下所示的代码就展示了如何在 defer 函数中多次调用 panic

  1. func main() {
  2. defer fmt.Println("in main")
  3. defer func() {
  4. defer func() {
  5. panic("panic again and again")
  6. }()
  7. panic("panic again")
  8. }()
  9. panic("panic once")
  10. }
  11. $ go run main.go
  12. in main
  13. panic: panic once
  14. panic: panic again
  15. panic: panic again and again
  16. goroutine 1 [running]:
  17. ...
  18. exit status 2

从上述程序的输出,我们可以确定程序多次调用 panic 也不会影响 defer 函数的正常执行。所以使用 defer 进行收尾的工作一般来说都是安全的。

5.4.2 数据结构

panic 关键字在 Go 语言的源代码是由数据结构 runtime._panic 表示的。每当我们调用 panic 都会创建一个如下所示的数据结构存储相关信息:

  1. type _panic struct {
  2. argp unsafe.Pointer
  3. arg interface{}
  4. link *_panic
  5. recovered bool
  6. aborted bool
  7. pc uintptr
  8. sp unsafe.Pointer
  9. goexit bool
  10. }
  • argp 是指向 defer 调用时参数的指针;
  • arg 是调用 panic 时传入的参数;
  • link 指向了更早调用的 runtime._panic 结构;
  • recovered 表示当前 runtime._panic 是否被 recover 恢复;
  • aborted 表示当前的 panic 是否被强行终止;从数据结构中的 link 字段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以下的结论 — panic 函数可以被连续多次调用,它们之间通过 link 的关联形成一个链表。

结构体中的 pcspgoexit 三个字段都是为了修复 runtime.Goexit 的问题引入的2。该函数能够只结束调用该函数的 Goroutine 而不影响其他的 Goroutine,但是该函数会被 defer 中的 panicrecover 取消3,引入这三个字段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。

5.4.3 程序崩溃

首先了解一下 panic 函数是如何终止程序的。编译器会将关键字 panic 转换成 runtime.gopanic,该函数的执行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:

  1. func gopanic(e interface{}) {
  2. gp := getg()
  3. ...
  4. var p _panic
  5. p.arg = e
  6. p.link = gp._panic
  7. gp._panic = (*_panic)(noescape(unsafe.Pointer(&p)))
  8. for {
  9. d := gp._defer
  10. if d == nil {
  11. break
  12. }
  13. d._panic = (*_panic)(noescape(unsafe.Pointer(&p)))
  14. reflectcall(nil, unsafe.Pointer(d.fn), deferArgs(d), uint32(d.siz), uint32(d.siz))
  15. d._panic = nil
  16. d.fn = nil
  17. gp._defer = d.link
  18. freedefer(d)
  19. if p.recovered {
  20. ...
  21. }
  22. }
  23. fatalpanic(gp._panic)
  24. *(*int)(nil) = 0
  25. }

需要注意的是,我们在上述函数中省略了三部分比较重要的代码:

  1. func fatalpanic(msgs *_panic) {
  2. pc := getcallerpc()
  3. sp := getcallersp()
  4. gp := getg()
  5. if startpanic_m() && msgs != nil {
  6. atomic.Xadd(&runningPanicDefers, -1)
  7. printpanics(msgs)
  8. }
  9. if dopanic_m(gp, pc, sp) {
  10. crash()
  11. }
  12. exit(2)
  13. }

打印 panic 消息之后会通过 runtime.exit 退出当前程序并返回错误码 2,而程序的正常退出也是通过 runtime.exit 函数实现的。

5.4.4 崩溃恢复

到这里我们已经掌握了 panic 退出程序的过程,接下来将分析 defer 中的 recover 是如何中止程序崩溃的。编译器会将关键字 recover 转换成 runtime.gorecover

  1. func gorecover(argp uintptr) interface{} {
  2. p := gp._panic
  3. if p != nil && !p.recovered && argp == uintptr(p.argp) {
  4. p.recovered = true
  5. return p.arg
  6. }
  7. return nil
  8. }

这个函数的实现非常简单,如果当前 Goroutine 没有调用 panic,那么该函数会直接返回 nil,这也是崩溃恢复在非 defer 中调用会失效的原因。

在正常情况下,它会修改 runtime._panic 结构体的 recovered 字段,runtime.gorecover 函数本身不包含恢复程序的逻辑,程序的恢复也是由 runtime.gopanic 函数负责的:

  1. func gopanic(e interface{}) {
  2. ...
  3. for {
  4. // 执行延迟调用函数,可能会设置 p.recovered = true
  5. ...
  6. pc := d.pc
  7. sp := unsafe.Pointer(d.sp)
  8. ...
  9. if p.recovered {
  10. gp._panic = p.link
  11. for gp._panic != nil && gp._panic.aborted {
  12. gp._panic = gp._panic.link
  13. }
  14. if gp._panic == nil {
  15. gp.sig = 0
  16. }
  17. gp.sigcode0 = uintptr(sp)
  18. gp.sigcode1 = pc
  19. mcall(recovery)
  20. throw("recovery failed")
  21. }
  22. }
  23. ...
  24. }

上述这段代码也省略了 defer 的内联优化,它从 runtime._defer 结构体中取出了程序计数器 pc 和栈指针 sp 并调用 runtime.recovery 函数触发 Goroutine 的调度,调度之前会准备好 sppc 以及函数的返回值:

  1. func recovery(gp *g) {
  2. sp := gp.sigcode0
  3. pc := gp.sigcode1
  4. gp.sched.sp = sp
  5. gp.sched.pc = pc
  6. gp.sched.lr = 0
  7. gp.sched.ret = 1
  8. gogo(&gp.sched)
  9. }

当我们在调用 defer 关键字时,调用时的栈指针 sp 和程序计数器 pc 就已经存储到了 runtime._defer 结构体中,这里的 runtime.gogo 函数会跳回 defer 关键字调用的位置。

runtime.recovery 在调度过程中会将函数的返回值设置成 1。从 runtime.deferproc 的注释中我们会发现,当 runtime.deferproc 函数的返回值是 1 时,编译器生成的代码会直接跳转到调用方函数返回之前并执行 runtime.deferreturn

  1. func deferproc(siz int32, fn *funcval) {
  2. ...
  3. // deferproc returns 0 normally.
  4. // a deferred func that stops a panic
  5. // makes the deferproc return 1.
  6. // the code the compiler generates always
  7. // checks the return value and jumps to the
  8. // end of the function if deferproc returns != 0.
  9. return0()
  10. }

跳转到 runtime.deferreturn 函数之后,程序就已经从 panic 中恢复了并执行正常的逻辑,而 runtime.gorecover 函数也能从 runtime._panic 结构体中取出了调用 panic 时传入的 arg 参数并返回给调用方。

5.4.5 小结

分析程序的崩溃和恢复过程比较棘手,代码不是特别容易理解。我们在本节的最后还是简单总结一下程序崩溃和恢复的过程:

  • 编译器会负责做转换关键字的工作;
    • panicrecover 分别转换成 runtime.gopanicruntime.gorecover
    • defer 转换成 deferproc 函数;
    • 在调用 defer 的函数末尾调用 deferreturn 函数;
  • 在运行过程中遇到 gopanic 方法时,会从 Goroutine 的链表依次取出 _defer 结构体并执行;
  • 如果调用延迟执行函数时遇到了 gorecover 就会将 _panic.recovered 标记成 true 并返回 panic 的参数;
    • 在这次调用结束之后,gopanic 会从 _defer 结构体中取出程序计数器 pc 和栈指针 sp 并调用 recovery 函数进行恢复程序;
    • recovery 会根据传入的 pcsp 跳转回 deferproc
    • 编译器自动生成的代码会发现 deferproc 的返回值不为 0,这时会跳回 deferreturn 并恢复到正常的执行流程;
  • 如果没有遇到 gorecover 就会依次遍历所有的 _defer 结构,并在最后调用 fatalpanic 中止程序、打印 panic 的参数并返回错误码 2;分析的过程涉及了很多语言底层的知识,源代码阅读起来也比较晦涩,其中充斥着反常规的控制流程,通过程序计数器来回跳转,不过对于我们理解程序的执行流程还是很有帮助。

wechat-account-qrcode
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