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别名:《underscore 系列 8 篇正式完结!》

介绍

underscore 系列是我写的第三个系列,前两个系列分别是 JavaScript 深入系列JavaScript 专题系列

这个系列算是 JavaScript 专题系列的番外篇,总共写了 8 篇,重点介绍了 underscore 中的代码组织、链式调用、内部函数、模板引擎、工具函数等内容,旨在帮助大家阅读源码,以及写出自己的 undercore。

顺便宣传一下该博客的 Github 仓库:https://github.com/mqyqingfeng/Blog,欢迎 star,鼓励一下作者。

起因

想先聊聊为什么会写 underscore 系列?

最一开始写 JavaScript 专题系列的时候,因为涉及到去重、扁平等功能点的实现,所以就研究了 underscore 中的实现方式,后来写完专题系列,有朋友就问我该如何组织这些功能函数呢?

说起来,我也有这样的困惑,因为以前在技术平台上也看到过一些分享自己常用功能函数的文章,每当这个时候,总会幻想如果有篇文章能讲讲该如何组织代码,然后我学会后,在业务中不断总结完善,或许我也能写出自己的工具函数库。

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,所以我想研究下 underscore 的代码是如何组织的,后来又觉得反正都看了一遍,再进一步,讲讲 underscore 的源码吧。

不过,这个系列的内容跟一般讲解 underscore 源码的系列文章还是有很大的不同,主要在于它讲的算是很"边缘"的内容,从文章的标题中也可以看出,讲完代码结构后,讲了内部函数、模板引擎,工具函数等这些并不是在实际开发中常用到的 API,即便是在其他的系列文章中,这些也算是很冷门的内容,不过这也正好印证了我写 underscore 系列的目的,就是帮助大家更好的阅读源码。

所以它与其他 underscore 系列的文章并不冲突,完全可以在阅读完这个系列后,再跟着其他系列的文章接着学习。

如何阅读

我在写 underscore 系列的时候,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该怎么阅读 underscore 源码?我想简单聊一下自己的思路。

首先,underscore 的定位是一个功能函数库,提供了 110 多个 API 帮助开发,所以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那么多的函数,是如何组织的?是如何做到既可以直接使用,又能以面向对象的方式使用的?又是如何实现链式调用的?了解了如何组织代码,甚至从中抽离得到一个模板,我们再从业务中慢慢总结,最终也能写出自己的 underscore。

接下来是阅读内部函数,其实不多,只有 cb、optimizeCb、restArgs、shallowProperty、deepGet 而已,之所以阅读这些函数的实现,是因为在读其他 API 时很可能会接触到这些函数,我第一次在其他 API 中看到 cb、optimizeCb、restArgs 函数时都是一脸懵逼,接着看 API 吧,总觉得这点没看懂,心里一直很不爽,转而去看这些函数的实现,又因为只读了一点源码,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抽象,进退两难,慢慢的就产生了挫败感,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专门写了两篇介绍内部函数,不仅仅是讲解源码,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抽象。

最后就是跟着兴趣学习,underscore API 众多,一个一个看实在是消磨热情,倒不如你想了解哪个功能就去研究哪个功能的实现,如果说在这部分有什么建议的话,那就是在研究一些函数具体的实现方式时,可以参考一些已经写过的源码分析的文章,也许事半功倍:

  • 吴晓军源码分析系列
  • 韩子迟源码分析系列
    当然啦,即便如此,阅读源码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,总会因为各种原因,放弃又重新拾起,又放弃又重新拾起,很正常,我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,只能说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就是一种进步。

全目录

下期预告

按照原定的计划,是准备写 ES6 系列的,不过,因为工作的原因,很可能会先写 React 系列,暂时还不能确定,今年只希望能写完最后两个系列。

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,我是冴羽,下个系列再见啦![]~( ̄▽ ̄)~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