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介绍

Pegasus系统主要用到了资源包括SSD存储、内存、网络连接等。对这些资源的使用不要太满,否则系统可能会不稳定甚至崩溃。建议:

  • SSD存储使用不要超过每个节点的80%。
  • 内存使用不要超过每个节点的80%。
  • 网络连接数不要超过系统配置,建议连接数控制在5万以内。 通过调整这些配置参数,可以减少一些SSD存储资源的使用:

  • 设置配置参数max_replicas_in_group = 3,参见Replica备份数管理

  • 设置配置参数gc_disk_error_replica_interval_seconds = 3600gc_disk_garbage_replica_interval_seconds = 3600,参见垃圾文件夹管理
  • 设置配置参数checkpoint_reserve_min_count = 2checkpoint_reserve_time_seconds = 1200,参见Rocksdb-Checkpoint管理

Replica备份数管理

Pegasus推荐使用3备份(1 primary + 2 secondary),在创建表的时候将-r参数设为3。

但是在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备份数可能不止3个,这是通过以下配置参数决定的:

  1. [meta_server]
  2. max_replicas_in_group = 4

该参数的意义是:允许一个partition中最多存在的备份数(包括活跃和不活跃的),默认为4(表示允许保留1个不活跃的备份)。为什么会有这个配置呢?这是因为,虽然正在提供服务的活跃备份是3个(1 primary + 2 secondary),但是在宕机恢复或者负载均衡过程中,可能发生replica从A节点迁移到B节点的情况,迁移完成后A节点上的数据实际上不需要了,但是在存储充足的情况下,可以将A节点的数据保留在SSD盘上,如果将来replica重新迁移到A节点,这些数据还有可能被重用,避免重新拷贝数据。

如果想要节省SSD存储占用,希望无用的备份数据及时删除,就可以设置max_replicas_in_group = 3,并重启MetaServer使配置生效,然后设置负载均衡状态为lively,让MetaServer控制删除无用的备份数据。

垃圾文件夹管理

ReplicaServer中的replica文件夹如果不需要了或者出错了,都会变成垃圾文件夹:不需要的文件夹会加.gar后缀;出错的文件夹会加.err后缀。这些文件夹不会被立即删除,因为考虑到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还有价值(譬如系统崩溃了需要找回数据)。

有两个配置参数决定这些文件夹的真正删除时间:

  1. [replication]
  2. gc_disk_error_replica_interval_seconds = 604800
  3. gc_disk_garbage_replica_interval_seconds = 86400

参数的意义是:对于这两种文件夹,会检查文件夹的最后修改时间(基本上就是文件夹重命名增加后缀的时间),只有最后修改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距超过了参数指定的interval时间,才会执行删除。

如果想要节省SSD存储占用,希望这些垃圾文件夹及时删除,可以减小这两个参数的值(譬如只保留1小时或者更短),然后重启ReplicaServer使配置生效:

  1. [replication]
  2. gc_disk_error_replica_interval_seconds = 3600
  3. gc_disk_garbage_replica_interval_seconds = 3600

从1.11.3版本开始,支持通过远程命令useless-dir-reserve-seconds来动态修改这两个参数,可不重启ReplicaServer进程,用于紧急清理垃圾文件夹,譬如将这两个参数修改为0:

  1. >>> remote_command -t replica-server useless-dir-reserve-seconds 0

在确认清理完毕后,再还原为配置文件中的值:

  1. >>> remote_command -t replica-server useless-dir-reserve-seconds DEFAULT

Rocksdb-Checkpoint管理

ReplicaServer底层使用RocksDB存储数据,会定期生成checkpoint(有时也被称为snapshot)。checkpoint文件夹会放在replica的data文件夹下,并以生成时的last_durable_decree作为作为后缀。

如下图,replica的data文件夹下包含当前使用的rdb文件夹和若干个checkpoint文件夹:octocat

生成checkpoint的时候,sstable文件都是通过硬链接方式拷贝,不会真正copy数据。一个sstable文件可能被rdb持有,也可能被一个或者多个checkpoint持有。只要任意一个在持有,该文件的数据就存在于SSD盘上,占据存储空间。只有rdb和所有的checkpoint都不持有该文件,数据才会被删除。因为RocksDB在不断地进行compaction,所以checkpoint中持有的sstable可能已经过期了。如果checkpoint的保留时间太久,这些过期的sstable不能被及时删除,就会占用SSD存储空间。尤其对于写操作频繁的表,compaction进行得很频繁,单个sstable文件的生命周期很短,如果checkpoint保留得比较多的话,占用的存储空间很可能几倍于实际的数据大小。

以下配置参数决定了checkpoint删除的策略:

  1. [pegasus.server]
  2. checkpoint_reserve_min_count = 3
  3. checkpoint_reserve_time_seconds = 3600

其中:

  • checkpoint_reserve_min_count:表示checkpoint最少保留个数,只有个数超过这个限制的时候,最老的checkpoint才允许被删除。
  • checkpoint_reserve_time_seconds:表示checkpoint保留时间,只有checkpoint生成时间距离当前时间超过这个值时,才允许被删除。
  • 这两个参数所提供的限制条件同时满足时,checkpoint才会被删除。 如果想要节省SSD存储占用,希望checkpoint文件夹删除得更及时,可以减小这两个参数,譬如:
  1. [pegasus.server]
  2. checkpoint_reserve_min_count = 2
  3. checkpoint_reserve_time_seconds = 1200

注意:checkpoint_reserve_time_seconds不建议设得太小,考虑到对learn的影响,要尽量大于replica_assign_delay_ms_for_dropouts的值(该值默认10分钟),所以建议至少在10分钟以上。

从1.11.3版本开始,支持通过Table环境变量动态修改某个表的这两个配置,可不重启ReplicaServer进程,用于紧急清理checkpoint文件夹,譬如:

  1. >>> use table_name
  2. >>> set_app_envs rocksdb.checkpoint.reserve_min_count 1
  3. >>> set_app_envs rocksdb.checkpoint.reserve_time_seconds 600